當前位置:首頁 > 文學天地 > 散文 > 正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蘭世秋: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外婆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  源:重慶作家網    作  者:蘭世秋    日  期:2024年5月15日    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到達大井村的時候,天空剛被一場大雨洗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空氣里滿是泥土、植物和大氣在雨水滋潤下散發出的獨特香氣,讓人情不自禁深吸幾口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雨后的太陽將整個村莊照得閃閃發光。草木葳蕤,花香氤氳,蟲鳥鳴聲如琴。月初橋,就在這個時候撞進了我的視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井村位于墊江縣高峰鎮美麗的龍溪河畔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早期的巴國版圖上,重慶至巫山沿江地區一路崇山峻嶺,以墊江為中心的龍溪河流域卻是一片淺丘平原,因而這里成了重要的“巴國糧倉”,荔枝古道也曾在此設有驛站。而蜿蜒的龍溪河,一路奔涌向前,在長壽城區下游3公里處注入長江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河的地方就有橋。相對于“月初橋”這個意象優美的名字,當地人更喜歡叫它“彎彎橋”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塊塊青石板、一個個敦實的橋墩連起這座100多米長的石橋,橋至中后段,突然出現一處120°左右的“彎彎兒”,像一把拉開的弓,又似一彎明月,橫臥在奔流不息的龍溪河上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慶是著名的橋都,有種重慶人的驕傲,是“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”。2萬多座各種組合型橋梁遍布重慶綜合交通路網??扇绱藦澱鄣臉?,我還是第一次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路邊的一位老伯說,關于彎彎橋,有一個傳說:古時這里居住著何家和沈家兩個家族,何家在朝為官,沈家心生嫉妒,于是暗暗布下風水局,將此橋修成彎弓形狀,以橋為弓,以河為箭,意為“橋是彎弓河是箭,射死對面翰林院”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何家和沈家之后的命運如何,不得而知。但我更愿意相信另一種說法——墊江地形獨特、河流遍布,彎彎橋建造之初,便跟著河底的石脊走向,隨彎就彎,順勢而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種說法后來在我經多方查找尋到的史料中得到了印證,彎彎橋大致修建于明清時期,因此地原名木頭灘,故最早名為木頭灘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同治元年,木頭灘橋被毀,同治十二年,當地人集資重修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清代墊江縣人沈槐芳作的《重修木頭灘橋序》中,稱此橋彎折“作謙讓之勢,以臨流不受驚浪之沖擊”,橋修建好之后“名為之曰月初,志其形也”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謙讓之勢,順勢而為,這是人類順應自然之法,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智慧?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踏上彎彎橋,輕風拂面,頭頂,幾朵精靈般的白云點綴在藍天之上;腳下,河水潺潺而過,輕柔的水波在陽光里閃著光,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恍惚間,我好像回到了童年生活的那個小鎮,小鎮上也有一座石橋。橋的這一頭,是外婆的家;那一頭,是熱鬧的集市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趕場天,外婆會挑著擔子過石橋去集市上做點小生意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橋身兩邊各有一個石獅子,小時候,我和表弟表妹常常跑到石橋上玩耍,還抱著石獅子拍過照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時候,外婆從橋的那一頭來,衣襟上別著帶有露珠的梔子花,手里提著從集市上買來的剛做好的糍粑、香甜的葡萄和酥脆的花生糖,那是給我們準備的零嘴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時候,外婆從橋的這頭來,喚著我們的乳名。夕陽西下,家家戶戶早已炊煙裊裊,外婆渾身仿佛鑲著金邊,一遍又一遍呼喚貪玩的我們回家吃飯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長大后,每次回老家,穿過集市,路過文昌閣,遠遠地看見石橋,我就知道,外婆的家快到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后來,外婆不在了。時隔多年后再回去,我才得知石橋在有一年的洪水中被沖毀,當地人在原址上重修了一座一模一樣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天,我拉著5歲的兒子,抱著橋上的石獅子,像小時候那樣,拍了一張照片。照片里,橋似乎還是那座橋。不一樣的是,童年的我揚著天真的笑臉,那天的我卻在不知不覺中淚水濕了眼眶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無意間在社交平臺上刷到一段短視頻,畫面是彎彎橋,旁白是一個年輕的聲音:“這是我小時候常常來耍的彎彎橋,我的家就在彎彎橋的那一邊?!?/p>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走過彎彎橋的“彎彎兒”,一棵巨大的黃葛樹立在橋邊,亭亭如蓋,像是在迎接著遠方歸來的游子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慶有許多的橋,宏偉的、炫酷的、美輪美奐的……彎彎橋,只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座,可是,它卻是大井村人心中的唯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遍萬水千山,走過很多的路,過過很多的橋,我們心中最難以忘懷的,始終是家鄉的那座“外婆橋”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繞過黃葛樹,我來到了橋的另一頭,一大片梔子樹驚喜地出現在眼前,青翠蔥蘢。再過一些時日,它們將開出潔白的花朵,散發出淡雅的芬芳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,是外婆的味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蘭世秋,女,1976年8月生,苗族,籍貫貴州,重慶市作協會員。2009年進入重慶日報工作,現為主任記者、重慶日報文旅副刊部副主任。她參與的新聞專欄《逐夢他鄉重慶人》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,主創的系列報道《重走古詩路 思君下渝州》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,多次榮獲重慶新聞獎一二三等獎,著有《最新經典旅游創意案例集》一書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V黄色电影网址,台湾恶魔李宗瑞在线观看,www.插你,欧美超级乱婬视频播放